沼氣發電與再利用資訊網

訊息/活動ACTIVITY

訊息/活動ACTIVITY

不選夯的半導體,卻與豬屎為伍 清大火箭博士如何說服豬農沼氣發電?

  • 發布日期:2022-09-28
  • 資料來源:2022-9-20 天下雜誌 文 康陳剛 天下Web only

資料來源:2022.9.20 天下雜誌  https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5122880?template=transformers

農委會沼氣發電計畫辦公室主任李志杰是清大機械博士,專門研究能讓火箭升空的燃燒學,如今他卻跑遍全台各地養豬場,用科學幫豬農清廢水、收沼氣、賺綠金。面對質疑和攻擊,他如何從豬農口中的「詐騙集團」,變成備受信賴的「小叮噹」?

農委會沼氣發電計劃辦公室主任李志杰說服上千豬農沼氣發電,6年減碳167座大安森林公園。圖片來源:邱劍英攝

 

彰化芳苑的夏日早上,氣溫飆到近35度,農委會沼氣發電計劃辦公室主任李志杰在熟悉的養豬場門口下車,一分鐘內俐落穿上淺藍色全身防護衣,準備進場「巡田水」。

「你可以拍拍看,裡面這麼鼓,全都是沼氣!」李志杰語速和動作都快,三兩下帶我們爬上兩層樓高厭氧槽,拍著鼓脹的磚紅色膠皮袋,解釋場內上萬頭豬的排泄物,如何沉積、降解、生成沼氣,不但可以發電和燒熱水,更重要的是改善養豬場最頭痛的污水臭味。

2017年開始,李志杰便如此向上千位豬農,一一說明沼氣生成的原理和好處,帶著最初只有3個人的團隊跑遍台灣北、中、南,已輔導超過1400家養豬場。

李志杰的成就不只是沼氣發電量,而是只用3個人就大幅改善這1400多家,台灣近兩成養豬場的污水臭味難題。這使得受環保問題困擾多年的養豬產業,有了永續經營的可能,不再人人喊打。

「李博來之後我們比較有安全感,」養有5000頭豬的永隆牧場老闆張勝哲直言,豬農們過去常對污水池束手無策,冒出臭味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,「他(李志杰)會給我們科學數據,幫我們找到解決的方法。」但不少豬農後來才知道,這位「李博」的研究專長,竟是讓火箭噴射推進的燃燒學。原本想以教書、做研究作為畢生職志的他,為什麼會在半途拐了個彎,從實驗室走進養豬場?

 

走出實驗室,帶「創新」到業界

急轉彎發生在2011年,當時李志杰34歲,已經在台大當了兩年博士後研究員,持續鑽研他從碩士班便被深受吸引的燃燒研究。

燃燒是一種跨領域且具高危險性的研究,要調配燃料、控制引燃溫度、用流體力學分析風場條件,操作時更要全神貫注。燃燒控制得當,漂亮的火焰能推進火箭升上太空,但一有閃失,就可能發生悲劇性的爆炸。

某日,一位董事長前來實驗室參訪,李志杰展示了完美燃燒的火焰,說明研究成果有哪些應用的可能,想不到被潑了一大盆冷水,「我建議你還是自己做研究,這東西拿出來(業界)我是不會用的。」

「一開始當然有點難過,」李志杰想起當時情景,語氣仍有些無奈,但卻沒有讓他喪志,反而刺激他去理解業界的需求,試圖讓學術研究成為產業往前的動力。不久後,他受邀到工研院任職,有了更多和企業打交道的機會。

像是他在工研院第一年,就和中油合作開發生質燃料,甚至也到研究單位通常難以進入的中油林園廠,協助煉油廠調整鍋爐;他也透過流體力學改善農業溫室,將冷氣控制在作物的種植範圍內,讓節能效果提升了70%。

「其實這對我們來講是很熟悉的,」李志杰發現,許多自己認為再普通不過的研究,在業界卻是如獲至寶。

李志杰已輔導超過1400家養豬場,獲得農民的信賴。隆盛畜牧場老闆林睿毅(左)與李志杰(右)背後的磚紅色膠皮袋是可改善養豬場最頭痛的污水臭味裝置,裡面裝的是沼氣。(邱劍英攝)

 

帶入工業資源,卻被認為詐騙集團

2016年,蔡政府上任後大力發展綠色能源,農委會也決定積極推動養豬場沼氣發電,時任畜牧處處長李春進在工研院介紹下,找到了李志杰。

早從90年代,農委會就開始推動畜牧業沼氣發電,但因為只有補助、缺乏其他配套,成效並不顯著。

 

李志杰先以6家中型養豬場作為沼氣發電示範場,成功運轉後證明可行性,隔年,農委會正式委託他成立辦公室,統籌推動沼氣發電。

擔下責任後,挑戰才正要開始。在向來封閉的畜牧產業,他這個新臉孔被當作外人,一開始備受排斥和抗拒。

「農民會先問,發電關我什麼事?這不是我的本業,不要找我,」李志杰如今想起來還是又好氣又好笑,不但曾被誤認是詐騙集團,「甚至遇到豬農跟我說,阿公死之前說什麼都能做,就是沼氣發電不能做!」

原來,90年代有一波豬農參與沼氣發電的失敗經驗,讓許多豬農聞沼氣色變,「(遺言)可能是一個藉口,但可以表示他有多抗拒。」李志杰說。

 

找到豬農痛點,成為萬事通

李志杰並未氣餒,他遍訪養豬場後發現,豬農的一大痛點,就是環保和廢水問題。

隨著民眾環境意識抬頭,牧場若因污水處理不當發出臭味,經常會遭到檢舉,因投資汙水整治動輒上百萬元,有老農因不勘投資,乾脆離牧。

李志杰知道豬糞尿水必須經過發酵降解,才能減少臭味,同時生成沼氣,於是他轉而先輔導牧場解決廢水問題,解除豬農的心防。

除了找到痛點作為敲門磚,李志杰沒有刻板印象中理工男的不諳世故,反而相當了解農民性格,能投其所好。

葉昇炎觀察,李志杰懂得察言觀色,豬農經常以阻絕疫病為由拒絕外人進入場內,但他不以為意,會帶著消毒水這類的小禮物登門拜訪、展現誠意,見面三分情,一、兩次後農民也願意讓他進到養豬場內,檢測廢水情況。

此外,當養豬場遇上各種問題,李志杰也當仁不讓,幫助農民解決。

處理好污水問題,養豬場沼氣量增加,李志杰也和豬農建立起信任感。 有了信任做基礎,李志杰要向豬農推廣沼氣發電的配套措施,阻力大減。

為了讓產業落地生根,李志杰找來超過40家發電機、鍋爐和廢水處理的本土業者,無償協助他們修改產品設計,轉作沼氣發電使用,供應較為平價且提供維修保固的設備,讓豬農放心採購。

他也幫忙農民申請補助,同時拜訪中小信保基金、農業金庫及各家銀行,解釋沼氣發電的優勢和潛力,讓他們願意撥款借貸給農民購置設備,解決資金問題。

2000頭以下的中小型牧場,因為發電不符效益,可以燃燒,用於蒸煮廚餘、燒熱水,以及24小時都要開啟的仔豬保溫燈。

沼氣發電不僅可以解決汙水惡臭,還可以供電自用,提供電力給24小時都要開啟的仔豬保溫燈。(邱劍英攝)

 

壯大專業團隊,打造現代化豬舍

從顧客、產品、資金到保固,李志杰將不同面向問題分析透徹,再一步步建構起完整的沼氣發電市場,按部就班而不躁進。

「他是非常堅持自己理念的人,」楊鏡堂說,當年求學時,半導體產業迅速竄紅,博士班10位同學裡有6人投入半導體,只有他選了燃燒,「他不隨潮流在變。」

面對研究題目,李志杰不侷限於單一領域,而是碰到問題後自學新的專業並融會貫通,跨域整合反而成為一種習慣,「念書時他做一做不知道再去學,也可以做得很好,養成不怕困難的特質。」

隨著輔導場數增加,李志杰早已不是孤軍奮戰,團隊從當時的3人增加到24人,專業涵蓋工程、能源、畜產和政策研究。

農委會去年又再委以重任,由他接掌養豬場現代化轉型升級推動辦公室,將在4年內運用34.8億,提供豬農補助和免息貸款,輔導傳統豬舍翻修成隔絕臭味、有水濂及風扇降溫,並具備自動化餵食設備的新式豬舍,團隊並因此新增一名台大土木所碩士的新成員。。

「他們這個團隊能屈能伸、有彈性,」葉昇炎觀察,擁有高學歷、身處工研院的他們,大可以去輔導工業客戶,不但溝通容易,也不用忍受養豬場臭味,「尤其如果養豬場狀況不太好,上高鐵都會被側目,說怎麼有味道。」

為什麼願意持續做下去?

從研究如何完美燃燒、推進火箭,到成為最懂養豬產業的機械博士,李志杰還有更多構想,正在腦中醞釀,要為台灣的養豬業備足燃料,點火升空。

李志杰輔導養豬場沼氣發電,全台沼氣發電和再利用場數,從2017年的292場增加到現在1207場,6年內成長超過3倍。(邱劍英攝)

 

【小檔案】李志杰

  • 出生年份:1977年
  • 現職:工研院中分院產業綠色技術組副組長、農委會沼氣發電推動計劃辦公室主任、養豬場現代化轉型升級推動辦公室主任
  • 學歷:清大動力機械工程學系碩士、博士
  • 成績:率領團隊6年內輔導1400多家養豬場,帶動全國沼氣發電和再利用養豬場數由292場提升至1207場,增加超過3倍

 

(責任編輯:宋玟蒨)